查看原文
其他

裁员:外企不得不说的事

沈世钧 云技术 2019-05-18


在中国,外企是一个又爱又恨的存在,它既有温情、人性的一面,也有冷酷无情的一面。日常,他遵守法律,朝九晚五,在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,但在业务下行时,他又不分青红皂白,一刀切的裁员。他既是加班成风职场中的一股清流,又是水土不服,不近人情的恶棍。


作为一名工作20年,既经历过国企,互联网,又在外企工作了10年的老工程师来说,对外企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极端,可谓理解至深。


在外企工作的10年时间里,我共经历了3次并购,两次裁员。一次是5年前,大中华区裁掉某硬件事业部,一次是去年(2017)年,某事业部全球裁员,而中国又是裁员的重灾区,基本把中国区的人员一刀切(只留少量业务人员)。


第一次裁员因为涉及的是硬件部门,被裁的人和我基本没有交集,所以我的感受并不强烈。而这次被裁的主要是软件业务,其中的很多人和我很熟悉。因此在他们离开后,看着一个星期前还熙熙攘攘的隔壁,如今已人去楼空,不禁百味陈杂,既有人生无常的感慨,更有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的惆怅。


裁员消息是在某个星期二的早晨,在微信群传开的,消息来自国外公开报道。于是,在接下来的一天,公司内部就像炸了锅,所有人都在利用各种关系打听消息的真实性。而正式的裁员邮件则在第二天上午下发到了基层员工,其中除了对裁员背景的简单介绍,及对大家多年服务的感谢,就是公布了裁员的的部门和人数,赔偿标准(n+4)。其中最让人感让人寒心的是:所有被裁人员必须在7日内办完一切手续,包括上交笔记本电脑,工牌,签署离职协议。没有交接,也没有送别。


心理学上,有人总结了绝症病人面对死亡的五阶段模型:否定—>愤怒—>讨价还价—>抑郁—>平静。其实,这个模型用在被裁员人身上也差不多,尤其是对那些技能单一的大龄员工,被裁员无异于宣判了职业生涯的死亡。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周,人们先是咒骂,声讨。然后原来那些曾在工作中明争暗斗的对手,这时候都摈弃前嫌,团结起来,迅速成立了“离职员工委员会”,统一和公司交涉。这也生动的诠释了那句话:“没有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”。


委员会开出了自己的条件,两个诉求:


1.不愿离开的员工要求公司重新安排岗位。
2.愿意离开的员工要求2n+4的补偿。


明眼人一看都知道,这个要求没有任何法律依据,更多是高开低要的讨价还价。而公司早有准备,聘请的律师态度坚决:被裁员工必须全部离开,且必须在7日内签离职协议,否则就走法律程序,到时候就不是n+4,而是n+1。


而所谓的“离职员工委员会”,也是各人有各人的诉求。入职年限短的年轻人乐得拿n+4的补偿(半年左右的工资),然后一转身就再找一工作,何乐不为!还有些人,虽然工作年限不短,但因为最近在谋划跳槽,自然也愿意签离职协议,转身拿个三四十万的赔偿,舒舒服服找工作,比在公司偷偷摸摸面试爽多了。而斗争的中坚力量,要么是现在身居高位,不稀罕这点赔偿的人;要么是技能单一,年龄大,生存能力弱的人。


总之,所谓的联盟很快就破裂了,不出一天,就有人开始找到hr签字,之后人越来越多,不用一周,5天,所有人签字完毕。


这次裁员就是一个教科书式的“战略”裁员,上至总监,下至行政无一幸免,都得乖乖的在7天内签字走人。一个让人感到最凄凉场景是:负责裁员的hr,在最后一个员工签完字后,默默地,在属于她的那份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,为这次裁员划上了最终的句号。


裁员过后,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,悲观的情绪在office蔓延,甚至有人私下传言,公司接下来还会有更大规模的裁员,这次倒霉的很可能就是某某事业部。于是,那段时间,每每收到来自人力资源的邮件,我都感到心惊肉跳,生怕点开后,看到的是自己被裁的消息。


可能是上面感受到员工的情绪波动,亦或是大裁员后的例行公事,就在这次裁员后的3周,人力资源部门召开了员工特别交流大会,到会的除了大中华区的hr负责人,还有负责我们业务线的vp。


会议开了一个小时,解释了两个问题:一个是这次裁员的必要性,另一个是表明事业部近期没有裁员计划。在讲到裁员的必要性时,HR逻辑清晰的道出了公司的生存之道:


和国内竞争对手相比,我们没有成本优势,无法和其在低价值市场展开竞争,而被裁掉的部门现在就处于这样一个低价值红海,所以裁员也是公司迫不得已的断臂求生之举。因为只有这样,公司才能把更多资源抽出来,投入到高价值产品的研发上”。


随后,hr又给大家算了下成本的细账,以使大家明白“为什么我们的工资没有互联网公司高,但成本却比人家高”的原因。


1.人工成本

受制于企业全球统一的文化,公司不能像竞争对手那样,在内部提倡加班文化。因而就不能像对手那样,所谓雇一个人,付1.3倍的工资,干2个人的活(通过加班)。但为了应对竞争,同样的生产力输出,我们就必须雇佣更多的人,然而更多的人除了更多的工资,还有更多的社保,更多的公积金。再考虑到管理成本,综合下来,我们的人工成本平均是国内企业的2.2倍。


2.正版软件

受制于总部严格的法律,我们所有的软件都必须是正版的,公司内部的统计,平均每个研发人员,每年的软件授权费用就将近5000美元。


3.租金

公司的办公面积及装修,全球统一标准,人均10平方米,而国内一线城市,单这一项开支,每个员工每年就比竞争对手多出2万块的成本。


除了上面3项,她还列举了其他成本开支,这里就不再细说。


待算完成本细账,hr顺势带出了公司的经营理念:

因为我们没有成本优势,所以就必须进入高价值领域,赢取高额利润。而只有有了高额利润,公司才能有钱来反哺研发,反哺员工,才能继续保持技术的领先,从而继续赢取高额利润。这是一个商业逻辑的闭环,那个环节断了,我们就会迅速失去在该领域的立足之本,裁员自然就不可避免。因为如果不裁员,持续的亏损就会像肿瘤一样,不断吸取整个肌体的营养,最终导致整个组织的倒下。


她接着说:

“如果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,大家就更能够理解,公司的文化为什么特别强调创新,因为对我们的来说,创新就是生命线,没有了创新,再叠加成本劣势,公司就会迅速倒下”。


在会议的最后,VP分享了他35年的职场感悟,没有套话,而是以一个普通员工的身份,和大家分享他的职场哲学,其中的一段话,我印象特别深刻,他说:


“公司就像一辆行驶的列车,而员工就像乘客,每一站都会有人下,也会有人上。而员工的职业生涯都像一次不知道目的地的长途旅程,在某个车站,如果我们不得不换乘,请不要心生怨恨,因为这里无关爱恨。因此,在你起身取下行李,转身下车的时候,也请你回头对身边陪伴你一路的乘客,道一声谢谢,谢谢她的一路相伴。”


是啊,职场如此,人生何尝不是如此,从出生到死亡,我们不就是在不断的迎来送往中度过吗?迎来新恋人,送走旧情人;迎来新生命,送走老父母;迎来新朋友,送走旧朋友;迎来新同事,送走旧同事…其实没有一个人能陪我们走完全部人生,因此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,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,然后挥手道别,真诚的说一声谢谢!


这就是外企,没有鸡汤,没有洗脑,没有奋斗,没有激情,没有爱,也没有恨,公司不爱你,你也不用爱公司,就像:


“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, 却没有靠着。”


作者:沈世钧
来源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47720546


↓↓ 点击"阅读原文" 【加入云技术社区】

相关阅读:

30-40岁IT人,你的努力为什么没有意义?

容器云平台企业落地之向左走和向右走

企业级PAAS云平台:不容忽视的几个关键问题和挑战

4年!我对OpenStack运维架构的总结

5年!我对OpenStack的一些看法

6年!我对赖以挣小钱渡日的OpenStack淌过的河...

7年!我放弃了OpenStack

8年!我在OpenStack路上走过的坑。。。

更多文章请关注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